券商自营业务成今年业绩最大拖累
未来或将提供业绩弹性
■本报记者 吕江涛
年末将至,由于部分券商每个月都会定期披露经营情况,因此今年各个券商的业绩排名不太可能出现大的变化。与去年火红的牛市相比,券商今年将交出的这份成绩单肯定不会太好看。其中,券商自营业务的惨淡表现,无疑是其今年业绩同比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不过,今年券商自营业务最惨淡的是第一季度,此后两个季度环比逐渐回暖。而且由于在去年维稳市场过程中券商自营规模创下新高,虽然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稍有减少,但自营规模的扩大仍然提高了券商的beta属性。安信证券等多家券商的研报都预测,预计今年第四季度,券商的业绩弹性将更多的来自于自营业务。
第一季度最惨淡
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127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9.58亿元,实现净利润958.2亿元。而去年同期,12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380.43亿元和1924.65亿元。
在券商各主要业务中,下滑最严重的是自营业务。今年前三季度127家证券公司的证券投资收益(含公允价值变动)为449.76亿元,而去年同期124家证券公司的证券投资收益(含公允价值变动)为1,029.41亿元。
从上市券商披露的更详细的数据来看,今年上半年,24家上市券商(不包括今年新上市的两家券商)中,仅有9家公司的证券投资损益为正数,其余15家公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账面亏损,24家上市券商的证券投资浮亏合计45亿元。